關于玻鎂夾芯板的具體生產流程
- 發(fā)布時間:2020-05-08
- 發(fā)布者: 百度百科
- 來源: 百度百科
- 閱讀量:
一. 重中之重—配料。配料對板材質量好壞起決定性的作用:
配方的不合理性直接影響到板材的使用效果(比如返鹵引起的飾面層脫落及由于板材自身濕脹干縮引起的變形開裂等)。
對科學合理的配方其之根本就是要明確氧化鎂、氯化鎂和水三者之間的量化關系,也就是要遵循氧化鎂:氯化鎂=6—9:1之間(可根據氧化鎂的活性等實際情況在此區(qū)間內浮動);水:氧化鎂=14—19:1之間。
外加改性劑的作用:
改性劑可在一定程度上對板材分子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抗折、抗水、抗返鹵等性能有所改善:
?。?)如硫酸鹽、磷酸及磷酸鹽的使用都是為了堵塞5-1-8分子間毛細通道防止外界的水分進入造成分子結構水解而失去板材原有的物理性能同時也防止板材內部的氫氧化鎂等隨著水分蒸發(fā)而遷移板材表面而產生的泛霜。
?。?)減水劑的使用。
<1>減水劑最初的使用目的是減少鹵水的使用量而有改善并提高不僅有利于填充料在漿料鍋中能更充分均勻的攪拌混合而且有利于板材澆注成型的操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漿料的均勻分布從而大大提高了板材的強度。
<2>鹵水的過多使用雖然可以達到在其中加入更多的填充料降低成本但其造成返鹵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也會因大量的水分不均勻蒸發(fā)導致板材不均勻收縮引起變形,此外過多的水量增加了板材的含水率,JC/T568—94中明確規(guī)定含水率在8%—10%。在此情況下,可加入適量的減水劑來提高漿料的和易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填充料的用量從而降低成本,又不會改變其科學的配比。
?。?).發(fā)泡劑的使用。
1. 加入發(fā)泡劑的目的就是發(fā)泡劑會產生氣體在漿料中形成氣泡從而降低漿料密度,生產出輕質板材。但不能盲目為了追求輕質而加入過量的發(fā)泡劑,這樣會最終導致板材密度過低進而影響到強度等性能。(空隙率每增加1%,其強度可降低5%—10%,致密性的降低導致抗水性也隨之降低)
2.填充料的作用。填充增強物質能改變組成板材內部結構,可緩沖和減少菱鎂材料體積膨脹;同時改變制品的孔結構,增加制品的密實度,提高制品的強度減少變形還可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對降低制品成本都是必要的。
(1)活性填充料?;钚蕴畛淞鲜侵负卸趸韫I(yè)廢棄物,如礦渣、粉煤灰、硅灰等。我們現在用的是粉煤灰<1>含二氧化硅,有火山灰作用,具有水硬性,能水化生成水合硅酸鈣膠凝物,可減少膠凝材料的用量;
<2>能提高制品的后期強度,尤其是對我們用玻璃纖維作為增強材料是有利的
<3>降低水化熱,在夏季不容易發(fā)料,可減少緩凝劑的使用,減少體積變化,減少干縮。在使用粉煤灰時要重視:
<1>燒失量應小于8%,
<2>活性二氧化硅含量>50%,含泥量<1%
<3>加入量是輕燒粉重量的15%左右,不可強求大加量,因其需水量較大,會影響鹵水濃度。
<4>為了能更充分發(fā)揮粉煤灰的作用,我們在使用粉煤灰的同時加入磷酸和硫酸鹽作為粉煤灰的激活劑。
(1)惰性填充料。惰性填充料是指自身強度較高,化學和物理穩(wěn)定性好,但不參與改變5-1-8相結構.
二、我們使用的有珍珠巖和木屑:
《1》珍珠巖。珍珠巖分膨脹珍珠巖和球狀封閉珍珠巖。
<1>膨脹珍珠巖價格便宜但其能吸附自身重量2—9倍的鹵水,吸附的鹵水鉆入孔結構內,阻止了與氧化鎂的反應,導致孔內氯化鎂吸水溶解,蒸發(fā)遷移到制品表面造成返鹵泛霜及強度下降,防水性能減弱等現象。雖然用它對質量不好控制,但還是有辦法的:在計算配比時減去珍珠巖所吸附鹵水的質量,再加入磷酸和硫酸亞鐵讓其生成膠凝物堵塞孔道。
<2>閉孔珍珠巖自身吸濕低,對鹵水的吸附率也低,有良好的抗壓強度和抗水性,但價格貴。
《2》木屑。使用木屑時要注意不能用新采伐的木屑,因為其含糖量高,含水率大,會導致漿料不凝固,喪失強度。木屑的含水率不大于20%。
1.纖維的應用。纖維的應用能提高板材柔韌性和抗沖擊強度。有機纖維由于拉伸強度高,可直接加入到鹵水中攪拌達到纖維充分混合的目的。短切玻璃纖維易折斷就不能直接加入到鹵水中。
綜上所述:打料的關鍵就是
1.摩爾比例:嚴格按照氧化鎂與氯化鎂的摩爾比例在6—9之間,同時,水與氧化鎂的摩爾比在14—19之間。
2.加料順序:漿料鍋中的加料順序是不與鹵水反應的先加入鹵水中如磷酸、硫酸鹽,與鹵水反應的后放如粉煤灰,粉煤灰放入填充料鍋內。
填充料的放入沒有嚴格的次序,但是粉煤灰和玻璃纖維一定要后放,玻璃纖維放在最后。
1.料漿密度的控制。如無特殊要求一般密度控制在(1.0-1.15)g/cm3密度控制方法:(1)在不影響和易性且便于成型操作的情況下加入輕質填充料如木屑(2)加入適量發(fā)泡劑。(3)如果密度太高,就兩者同時使用。以上計量均以邊稱量密度邊加入(經驗很重要,時間稍長,自然掌握用量)
2.打料時間:漿料鍋需要5—6分鐘左右。當料漿與填充料混合后需10分鐘左右,再加上目測直至混合均勻為好(視具體情況而定。)
三.舉足輕重—成型入庫。
1、板材外觀的平整度、光滑度、板面得附和力以及板材的厚度是否均勻都與成型有著密切的關系。
2、成型入庫主要包括:上模板、模板打油、開機、切割、放托架、抬托架、修板、搬運。
3、以上八個環(huán)節(jié)彼此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用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來形容恰如其分。開機是整個鏈中重要的一環(huán),它控制著整個成型過程中的快慢節(jié)奏,在漿料供給及時充足的情況下板材產量的多少,開機是主要因素。開機者須具備眼觀前后,耳聽兩邊,要隨時注意前后無紡布、玻纖布的剩余數量,尤其要注意接頭處,還要嚴格控制余料多少,余料多會造成浪費,余料少則會造成板材薄厚不均勻,更重要的是要密切關注漿料和增強布是否到邊,如果不到邊,影響板材切割尺寸,后果嚴重,還要隨時注意產線前后板材的運動情況要快速的對他所看所
4、聽到的警示做出迅速的反應否則就會出現撞板等較嚴重情況,造成須修板或二次成型,誤工誤時。
5、送模板和打油人員須根據開機速度的快慢來調節(jié)送模板速度并讓脫模劑盡可能均勻的分布在模板上(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過多會降低板面的附和力;過少會造成粘模,影響平板材美觀性。
6、產線兩旁的切割人員須掌握劃刀力量適中,力量過大會劃傷模板,久而久之模板兩端就會斷裂,力量過輕會造成板與板之間似斷非斷,藕斷絲連,尤其是在速度較快的情況下很容易撞板,即使切斷后還須壓頭防止氣泡進入。
7、放托架和抬托架人員須根據板材運動的速度各自掌握好自己的速度,即放架和抬架人員速度須快,否則影響生產進度,產線運動快是必然撞板。
8、休板人員要對板材表面的打折、氣泡、缺料等情況及時快速的處理,如等板材初凝后修補不好操作。
搬運人員要及時快速的運走托架上的板材并及時確保托架的供給充足以免影響生產進度。
三. 核心—養(yǎng)護。
養(yǎng)護簡單的說就是讓沒有完成的化學反應繼續(xù)完成。即使有先進的生產設備,有科學合理的配方,養(yǎng)護不當同樣不能生產出我們所需要的有力學貢獻的5-1-8項,也就不能生產出上等優(yōu)質的板材。養(yǎng)護的關鍵就是要控制養(yǎng)護環(huán)境的溫度和濕度:溫度在25℃左右,相對濕度在65%左右(視具體情況而定)
四. 裁切整形。
嚴格按照客戶要求裁切,更大限度的減小誤差。
五. 打包。
裁切好的板材要打掃干凈碼整齊然后用紙護角保護并塑料薄膜包裹以便再次養(yǎng)護。